1930年春,在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地思林養秀山區一帶,春意盎然,紅棉怒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月20日,一大早,思林縣真良村隴鄧屯(今田東縣思林鎮真良村隴鄧屯)鄧玉金家的屋檐下,主人正與鄰居聊天,幾只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鄰居說:“喜事臨門了!”鄧玉金說:“可不是嗎,過幾天就要起新房了!闭f著,一隊人馬來到跟前,其中一位打趣道:“起新房子,那好呀。我們可以幫上忙!老鄉貴姓?”“我叫鄧玉金!薄澳俏覀兾灏倌昵斑是一家人呢!”來人笑聲朗朗,幽默地說。帶路的梁維禎介紹道:“這是鄧政委!
“啊,您就是鄧政委!咱們進屋坐吧!编囉窠鹗莻黨員,也是赤衛軍里的一名骨干,見過世面,他熱情地招呼道。
“今天是3月20日,農歷二月十三,是個晴朗的天,好日子呀!”眾人說。
就這樣,鄧小平、陳鼓濤、黃永達、梁維禎一行就進屋坐下來了。陳鼓濤,東蘭人,曾到毛澤東擔任所長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時任向都縣委書記兼思林縣委書記,也是在原思林縣委書記陳金平離任到紅七軍就職后剛兼任這一工作的。黃永達,思林縣達隆屯人,時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員、縣赤衛軍總指揮。梁維禎是真良村人,思林縣赤衛軍營長。兩天前,他們連夜從右江南岸接應鄧小平一行來到北岸。
聞知鄧小平到了真良,阮殿煊急匆匆地從附近村莊里趕過來。
“政委,您到了!我們好盼望您啊!”
“我也想念你們啊!”幾個月前,鄧小平與阮殿煊及陳鼓濤、黃永達等已經在平馬等地見過兩三次面,因此很熟。阮殿煊,思林縣定象屯人,曾任中共田南道臨時特委委員,時任思林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人都到齊了,鄧小平立即召集思林縣黨政軍負責人開會。在聽取了陳鼓濤的縣委工作、阮殿煊的政府工作、黃永達的赤衛軍工作情況匯報后,心里有了譜。他覺得,右江革命根據地建立幾個月以來,各方面工作還是可以的。但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就需要培養培訓大批的干部。在前兩個月中央軍委在香港召開的討論會上,他和與會負責同志就提出了準備訓練黨的干部、加緊黨的教育工作、要辦訓練班來訓練黨的工作干部等一系列問題。 回到右江后,確實需要馬上舉辦黨政干部培訓班,培訓黨的骨干力量,以發動人民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與會同志非常贊同鄧小平的意見,決定馬上舉辦一期為期兩周的黨政干部訓練班。
黨政干部訓練班選在離隴鄧屯不遠的該村岑律屯陸顯仁家。該屯是個小自然屯,不足十戶人家。陸顯仁家位于屯的上方,屋后就是一座峻峭的山峰,風景優美,地形險要。這里離右江約15里路,山繞路轉,易守難攻。陸顯仁也是個黨員,屯里的村民都是我們黨的基本群眾。在這里開辦培訓班的確很安全,是個學習的好地方。
開辦培訓班的通知很快下達,學員當天或連夜就趕到了。次日上午即舉行培訓班開學儀式,陳鼓濤做了開場白并介紹鄧小平政委和前來受訓的30多位學員,他們是思林縣委委員、思林縣蘇維埃政府成員、赤衛軍連以上干部和右江赤衛軍兵工廠負責人,還有附近恩隆、奉議、果德等縣的有關負責人。大多數是壯族人,也有少量是漢族干部。
在開班儀式上,鄧小平政委講了話。根據地的骨干們望著在講臺上坐著的年輕的軍政委,心情激動。是啊,革命根據地開創者與我們壯漢干部群眾是心連心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此時的鄧小平,心里也并不平靜。他剛從黨中央駐地上海返回,來不及掩埋因難產而去世的妻子,踏上左江革命根據地后又遇上了不少的問題,離開了龍州后又不知紅八軍目前的情況。前不久,他隨紅八軍一縱隊進攻靖西叛軍,久攻不下。因急著找紅七軍軍部部署新的任務,適逢陳鼓濤到靖西接應,就急著趕到這里。一路上他經靖西、向都到思林,住在向都巴麻黃紹謙家,夜宿思林東吞屯,召開干部群眾會議,但是,由于時間緊,來不及辦班,F在適逢有一定的充裕時間,可以舉辦一期干部培訓班。有了干部,就能把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推向新的高潮。想到這里鄧小平精神一振,提高了聲音,向大家表示問候。
接著,鄧小平說明這次辦班的宗旨和任務:一是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二是學習毛澤東同志軍事原則;三是學習土地政策,開展土地革命;四是根據地的建設。
培訓班有教師,有教室,有黑板,有課程安排,基本能按教學計劃進行。培訓班由鄧小平主講,課程主要是《中國革命》《土地革命》等,鄧小平從黨中央帶回的文件材料成為培訓班的主要教材。他多次到培訓班進行講課。從駐地到培訓班教室有二三里地,鄧小平幾乎每天都徒步到那里,參加培訓班講課或學員討論。
鄧小平講課很認真,講得很生動,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學員們學得很認真,學習的勁頭很足。這是鄧小平領導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后第一次開辦的黨政干部培訓班,意義非同凡響。
在課上,鄧小平講道:“我們黨政干部和赤衛隊員,都要學習共產黨的理論。不學習共產黨的理論,就沒有共產黨的責任感!痹谥v課過程中,他認真分析中國革命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形勢情況,表彰在保衛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思林赤衛軍,闡述了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農村包圍城市的重要性。他說道,山下的思林縣城被敵人占領只是暫時的,相信過不久,紅軍就可以把它收復。他的話語,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在培訓班上,鄧小平提出了一些思考題,讓大家進行討論。在教學活動中,還召開了討論會。討論中,大家發言很活躍,培訓班教學不拘一格,較有水平的同志還被請上臺講課,如陳鼓濤、阮殿煊、黃永達、李鋒等理論水平較高又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同志,是既當學員又當教員。
經過十多天的培訓,學員們提高了政治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后來在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中,思林縣的各項工作做得比較好,這和鄧小平的教誨及這期培訓班所奠定的基礎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土地革命,思林縣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開,如共耕、分耕、平分等,即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方法,這都是很有創見的。如阮殿煊家鄉的定象共耕社,就搞得有聲有色,并帶動附近村電工作的開展,這都有賴于鄧小平正確的指導。
討論會是培訓班的一個創舉。這是黨政干部培訓班中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討論、解答、答疑、小結,為了加強討論會的宣傳力度,培訓班還設有問答箱,開辟了測試、問答等欄目,學員可以直接和鄧小平以及其他教員對話交流。這樣的做法,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培養了學員的綜合能力。討論會非常適合成年人的教育特點,是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話說回來,鄧小平等人一開始住在鄧玉金家里,住了幾天,后來因為該家拆舊房建新房,又住到鄰居鄧昌利家。鄧昌利和鄧玉金是叔侄,都是黨員、赤衛隊員,也算是個文化人。鄧小平從他們那里,了解到很多情況。
在舉辦培訓班近半個月的過程中,鄧小平還帶領學員們到駐地附近勞動、查看地形、調查研究;他還深入附近村屯與群眾促膝談心;到赤衛軍營地里與戰士們見面,在訓練集會上講話,教育戰士克服困難,堅定信念;率領紅軍、赤衛軍指戰員夜襲盤踞在思林縣城的敵軍。
4月1日,干部培訓班結業。吃過午飯,培訓班學員、赤衛軍指戰員和群眾集合在隴鄧屯村頭的紅棉樹下歡送鄧小平前往東蘭。鄧小平望著這些朝夕相處的壯族干部、戰士、群眾,激動地揮手大聲說:“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果然,兩個月后,鄧小平率紅七軍主力,一路揮戈東下,收復了右江沿岸縣城。之后,他又多次來到思林檢查指導工作,踏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那是后話。
鄧小平在思林開辦黨政干部培訓班,是他隨后在右江革命根據地和革命征途中進行干部教育工作的開始。同年4、5月,他又在東蘭武篆舉辦了黨政干部培訓班;7、8月,又在恩隆平馬舉辦了兩期黨政干部培訓班。正是他開展了一系列的干部教育,培訓了大批干部,推動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的開展。
鄧小平在思林舉辦黨政干部培訓班的事跡,已載入史冊。許多老同志和黨史研究者也多次提及這一干部教育的事例。1931年4月,鄧小平在上海向中央所寫的《七軍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在一鄉村(赤的)住了半個月之久”,所簡述的就是在思林縣真良村辦學這段歷程,可見他對這里印象極深。這是鄧小平注重干部教育的一個縮影,也可以這樣說,它開創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干部教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