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七軍將領中,李謙智勇雙全,能征善戰,無論何時何地,均能獨當一面,人稱“鐵膽”,是一位朝氣蓬勃的優秀指揮員。他的不幸犧牲,令軍首長悲痛不已,他的英勇事跡,令人們無法忘懷。
李謙,原名李隆光,筆名李剛、李仲武,湖南省醴陵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1929年12月11日以中共黨員身份參與領導百色起義,任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委員兼第一縱隊縱隊長,因作戰勇猛,戰士們親切地稱呼他“張飛大隊長”。1930年11月縱隊改稱師,他任紅七軍第二十師師長,旋即率本師任先頭部隊揮師北上,或奔襲,或固守,或殺回馬槍,攻城略地,出奇制勝,多次打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深得張云逸軍長的信賴。紅七軍縮編后任第五十八團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
1931年2月1日,紅七軍輾轉抵達廣東乳源縣梅花村。這里群山環抱,綠樹成蔭,地勢險要。2月3日,軍部偵察人員報告:敵人約有一個團的兵力尾追而來。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前委立即進行研究,認為以我軍現有的兵力,利用梅花村的有利地形,消滅敵人一個團是有把握的。于是決定迎擊敵人,打一場殲滅戰。戰斗打響后,敵軍后續部隊不斷涌來。原來前來進攻的湘、粵軍竟是四個團,還有地方民團。他們采用人海戰術,來勢洶洶,企圖消滅紅七軍。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我軍指戰員以一當十,頑強抗擊著敵人的輪番進攻。
此役,李謙奉命率隊鎮守草家坪后山高地。他總是在最危急的關頭挺身而出,見紅軍各陣地危急,果斷命令指戰員主動出擊,吸引敵人的炮火和兵力,減輕其他陣地的壓力,敵人惱怒萬分,轉而氣勢洶洶地撲向李謙的陣地。
善于思考的李謙經過仔細觀察和慎重考慮,向親臨前線指揮的李明瑞總指揮請命:率隊反沖鋒。李總指揮表示同意,并親自率隊給予支援。于是李謙率領原擔負掩護任務的該營戰士,向敵人發起了強有力的反沖擊,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子彈從他頭上飛過,他全然不顧。激戰了半天,我軍子彈不多了,李謙就帶領戰士們撿回一批手榴彈和子彈,組織大家修好工事,準備迎接下一次戰斗。敵人改變戰術,集中炮火猛轟該營堅守的高地。李謙對大家說:“我們腳下這塊高地,是梅花嶺的咽喉地帶,大家要準備好,敵人不到跟前不打槍,到腳下時才扔手榴彈,誓死守住陣地!”敵人用炮火轟了一陣,不見還擊,以為我軍陣地被轟垮了,便傾巢出動,黑壓壓一大群爬上來了。待敵人爬到陣地前十多米處,李謙才下達命令:“轟手榴彈!”頃刻,一顆顆手榴彈在敵人頭上開了花,一排排敵兵,像被炸開了的石頭,順著山坡滾了下去。敵人連續七次進攻未果。黃昏時分,敵人孤注一擲,蜂擁而上,發起了第八次沖鋒。待敵人沖到近前,李謙親自率領一個排的戰士,手執鋼刀,躍出工事,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敵人倉皇退卻,李謙乘勢組織追擊,當沖出樹林時,突然被冷槍射中,子彈穿過他的皮帶,腸子從傷口流出來。機炮連連長李標跑過去扶住他,他把槍交給了李標,忍著傷痛,努力睜著憤怒的雙眼,指著山下的敵人命令道:“不要管我,快沖下去消滅敵人!”喊聲剛落,便昏厥過去。
正在軍部指揮所的鄧小平政委和張云逸軍長聽到李謙負傷的消息,急忙趕了過來?吹嚼钪t臉色蒼白,呼吸微弱,嘴唇翕動了兩下,又昏迷過去,他們心疼不已。不久,傷勢過重的李謙在轉移途中突然停止了呼吸。這位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杰出指揮員從此長眠在梅花嶺的幽谷里,年僅22歲。
愛將犧牲的消息傳來,張云逸流淚了。后來在回憶錄中,張云逸寫道:“李謙同志是一位很好的黨員,紅七軍的優秀干部,打仗勇敢,能與士兵同甘共苦,認識問題也比較正確,在工作中對我的協助很大。李謙同志的犧牲,使我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助手!弊掷镄虚g飽含著對李謙烈士的懷念,也是對李謙烈土短暫人生最中肯的評價。
毛澤東曾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痹趹鸲分,李謙在其他部隊遭受敵人猛烈攻擊時,挺身而出,主動吸引敵軍注意力,直至犧牲。這種顧全大局、不怕犧牲的精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品質。